# BTC的文艺复兴:铭文内容上链数字货币的价值共识根植于其独特文化,而传播价值共识离不开这种自有文化。价值共识本质上就是一种Meme,加密货币无法摆脱Meme现象的影响。BTC作为最早且最大的Meme,通过在创世区块中植入一则新闻报道,直接将其核心文化理念嵌入,最终实现了自我引导。回归链上文化和去中心化传统,是重现BTC自发引导模式的可行途径。Ordi和Sats铭文的出现,将铭文代码信息直接植入BTC社区,标志着BTC文艺复兴的自发起点。而加密文化与技术的融合,通过内容上链方式自觉实现加密资产与文化的绑定,很可能成为铭文发展的2.0方向。## 序章2009年1月3日18:15左右,BTC创世区块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诞生。中本聪在创世区块的脚本区域记录了泰晤士报当天的一则新闻:"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由此,加密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各路冒险家、野心家和资本家纷纷扬帆出海,追逐加密世界的宝藏,寻找自己的归属。13年转瞬即逝,中本聪已然成神,其真实身份不得而知。BTC的脚本区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随着BTC的segwit和Taproot升级,BTC上的存储空间再次引起关注。铭文的出现,挖掘了BTC存储空间的价值:这是一个由超过4亿TH/s算力网络守护的安全存储空间。利用该空间作为账本,其安全性超越任何一条区块链。铭文技术路线是探索BTC链作为多资产金融存证平台的技术路径。铭文价值的存在,彰显了这一架构下BTC脚本空间的价值。这仅仅是BTC复兴的开端,加密社区开始反思对BTC的原始认知:BTC不仅可以作为BTC的账本,还能作为其他资产的账本!随之而来的是对中本聪行为的反思,在BTC存储空间转载一则纸质报纸新闻的深意何在?在链上重复载入链下人类可读内容的意义何在?回答这些问题,就能解决社交内容上链的产品动机。## 价值共识=Meme!刚进入币圈的朋友,尤其是从区块链圈转过来的人,往往对像EOS这样技术先进、体验良好但估值低迷的项目感到困惑。这是因为没有区分技术共识和价值共识的差异。### 共识分为技术路线的共识和价值取向的共识BTC的价值是从无到有逐步建立的,最终实现价值的自举。在这个过程中,社群不仅要达成技术共识,还需达成价值共识。仅有技术共识并不意味着拥有强大的价值共识。以EOS为例,其估值困扰着许多技术人员:明明技术出色,为何价格持续低迷?即便到今天,EOS的技术仍不算落后。链上体验和生态应用曾一度不输ETH。但所有的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都无法阻止基金会卖出EOS购买BTC和ETH。这种操作让EOS在社区成员眼中沦为团队割韭菜的工具。当一个资产在投资者心中形成固有印象,想要扭转共识就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缺乏资本支持,加上核心成员离开,再好的产品也无法支撑EOS的估值。相比之下,Meme币鼻祖Doge在马斯克喊单前甚至连开发人员都所剩无几。但马斯克的喊单让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有马斯克的社交影响力加持,Doge将被更多人看到、认知和喜爱,从而持有。代币共识的扩散依靠马斯克这个传播源,如虎添翼。这样的社区共识将Doge价格从0.014美元一路推高至0.8美元。两个案例表明,EOS拥有出色技术和产品,却无法获得高估值。Doge纯属Meme,没有生态和技术支撑,却能获得高估值。由此可见,技术共识并不等同于价值共识。### 达成价值取向共识的过程,就是形成Meme的过程BTC的技术共识保证了每个账户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权限,且不存在双花问题。技术共识从BTC诞生之初就由其技术白皮书承担宣传责任。而BTC从无价格到有价格,从有人挖矿到真正实现支付,经历了一年半时间。在这段时间里,BTC社区成员不断自我反思的不仅是作为一条链,BTC是否足够安全,更重要的是BTC是否有价值,价值几何。这就是价值共识,而价值共识永远是主观的。奠定BTC价值共识基础的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及对货币中心化的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FUD)。写入创世区块的新闻正是FUD的种子和导火索。如果没有创世区块的转载,这则新闻早已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泰晤士报档案中。中本聪是注意力的大师。回顾BTC的成功发行,中本聪一直在加密社区中寻求加密大佬的认可。例如,他向戴维展示BTC已经实现了戴维提出的B-cash构想,并获得戴维的线下支持。这种支持为BTC直接树立了社区内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社区关注。2009年1月12日,Hal Finney(芬尼)在中本聪进行比特币转账测试时接收了10个比特币,成为首位比特币转账接收者。此后,中本聪经常将挖到的BTC转给加密社区的朋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区成员的关注。这种行为后来演变成了加密项目独有的获取注意力方式之一:空投!回溯到第一笔BTC现实交易,Laszlo Hanyecz用10000枚BTC购买了两个披萨。在这次交易中,BTC首次拥有了价格。交易双方都了解BTC,双方对BTC购买力达成共识的前提是认同BTC的价值叙事。认同价值叙事的前提是能够注意到BTC的价值叙事。中本聪将富有深意的新闻标题铭刻在创世区块上,这让每个BTC布道者在讲解BTC历史时都自然而然地传播BTC的价值叙事。这就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价值捕获方式。### 币价波动摆脱不了Meme现象大多数代币本质上就是Meme币。回顾币圈其他代币,许多主流代币(如UNI、ARB、OP)都缺乏清晰的价值捕获支撑。更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难以区分,甚至难以找到有效的价值捕获点。币圈的估值无法用货币理论或金融资产理论完全解释。BTC号称是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但发展至今,又有多少人真正用BTC进行支付呢?大胆地说,BTC就是最大的Meme。币价的本质就是Meme。正是因为Meme属性,让币圈资产拥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质:注意力。它的波动周期也与传统金融大不相同。即使是效用代币的价值中也包含Meme成分。金融资产的定价归根结底取决于供需。供需源于人的决策变动,决策又受情绪影响,而情绪又受信息左右。行为金融学早已成为投资界的共识。代币所代表的传统金融价值和Meme并不矛盾。Meme可以提升效用代币的估值,也可能削弱效用代币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币价的本质就是Meme的体现。短期内,币价可能被某种模式操纵,但长期来看,持有代币的社群规模和持币意愿取决于价值观输出是否成功。就像苹果手机,即使性价比不高,用户仍然买账。只有长期的信仰者和持币者才是代币价值的真正支撑。而这些信仰者和持币者是被文化所吸引的。### 共识的达成需要文化传播代币的技术共识与价值共识通过不同路径形成。技术共识有助于形成价值共识。无论是技术共识还是价值共识,都存在感性部分,都有人用直觉思维偷懒的情况。因此,不同于在电脑间复制冰冷的代码,共识在人际间传播需要有温度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些有温度、在人际间传播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定义的社交内容。所有Crypto项目方在通过社交媒体、社交内容打造品牌、建立价值共识的认知上都没有分歧。几乎所有我所知的项目方都有各种社交账号以及私域传播的社交空间。从社群运营到小组的mod,项目方都会形成自己的社区梯队。社交账户成为传播源,社区或一串串加密小圈子成为传播渠道。BTC的技术白皮书是冷静而客观的,而铭刻在创世区块里的新闻却是有温度的。这则新闻体现了中本聪想向BTC关注者传播的价值取向。创世区块随着全节点部署在世界各地,只要BTC还存在,这篇倡导BTC价值取向的文摘就不会停止传播。每次阅读这则文摘,人们都会再次被提醒中心化央行的末日临近。如果我们把BTC视为一种宗教,那么"英国财长纾困"就是该宗教的末日预言。而BTC就是弥勒、弥赛亚,就是末日中的诺亚方舟。币圈一直最懂文化传播。仅看铭文这一波,各种小图片、各式口号都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以四个字母代表的Meme文化。可惜传播区域仍以Web2社交媒体为主,Meme本身不像BTC那样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很多铭文在传播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成功的铭文一方面占据了铭文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在叙事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比如Sats社区的"1 sats=1 sats"。综上所述,文化内容是价值取向的载体。这种认知与Meme理论不谋而合。Meme是文化传播中的信息单位。这里的文化泛指思想、观念、习俗、艺术形式等。为了支撑代币价格,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文化和币价的关系。BTC内含的迷因为加密圈开了个好头,可惜后来的许多所谓"迷因"代币往往只追求"迷因"的传播成本,而忽视了"迷因"与代币价值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BTC之后,只有迷因的币名,却没有迷因的叙事。## 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是目前非常罕见的一种内容上链策略。其他赛道都没有形成持续的经济循环,大多仍处于实验阶段。### 广泛达成价值取向共识,需要捕获注意力达成价值共识,首先需要信息触达。在现代社会,内容创造成本几乎为零,相比汹涌而来的内容,注意力从
BTC文艺复兴:铭文技术开启链上价值共识新纪元
BTC的文艺复兴:铭文内容上链
数字货币的价值共识根植于其独特文化,而传播价值共识离不开这种自有文化。价值共识本质上就是一种Meme,加密货币无法摆脱Meme现象的影响。BTC作为最早且最大的Meme,通过在创世区块中植入一则新闻报道,直接将其核心文化理念嵌入,最终实现了自我引导。
回归链上文化和去中心化传统,是重现BTC自发引导模式的可行途径。Ordi和Sats铭文的出现,将铭文代码信息直接植入BTC社区,标志着BTC文艺复兴的自发起点。而加密文化与技术的融合,通过内容上链方式自觉实现加密资产与文化的绑定,很可能成为铭文发展的2.0方向。
序章
2009年1月3日18:15左右,BTC创世区块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诞生。中本聪在创世区块的脚本区域记录了泰晤士报当天的一则新闻:
"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由此,加密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各路冒险家、野心家和资本家纷纷扬帆出海,追逐加密世界的宝藏,寻找自己的归属。
13年转瞬即逝,中本聪已然成神,其真实身份不得而知。BTC的脚本区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随着BTC的segwit和Taproot升级,BTC上的存储空间再次引起关注。铭文的出现,挖掘了BTC存储空间的价值:这是一个由超过4亿TH/s算力网络守护的安全存储空间。利用该空间作为账本,其安全性超越任何一条区块链。铭文技术路线是探索BTC链作为多资产金融存证平台的技术路径。铭文价值的存在,彰显了这一架构下BTC脚本空间的价值。
这仅仅是BTC复兴的开端,加密社区开始反思对BTC的原始认知:BTC不仅可以作为BTC的账本,还能作为其他资产的账本!随之而来的是对中本聪行为的反思,在BTC存储空间转载一则纸质报纸新闻的深意何在?在链上重复载入链下人类可读内容的意义何在?
回答这些问题,就能解决社交内容上链的产品动机。
价值共识=Meme!
刚进入币圈的朋友,尤其是从区块链圈转过来的人,往往对像EOS这样技术先进、体验良好但估值低迷的项目感到困惑。这是因为没有区分技术共识和价值共识的差异。
共识分为技术路线的共识和价值取向的共识
BTC的价值是从无到有逐步建立的,最终实现价值的自举。在这个过程中,社群不仅要达成技术共识,还需达成价值共识。仅有技术共识并不意味着拥有强大的价值共识。以EOS为例,其估值困扰着许多技术人员:明明技术出色,为何价格持续低迷?即便到今天,EOS的技术仍不算落后。链上体验和生态应用曾一度不输ETH。但所有的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都无法阻止基金会卖出EOS购买BTC和ETH。这种操作让EOS在社区成员眼中沦为团队割韭菜的工具。当一个资产在投资者心中形成固有印象,想要扭转共识就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缺乏资本支持,加上核心成员离开,再好的产品也无法支撑EOS的估值。
相比之下,Meme币鼻祖Doge在马斯克喊单前甚至连开发人员都所剩无几。但马斯克的喊单让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有马斯克的社交影响力加持,Doge将被更多人看到、认知和喜爱,从而持有。代币共识的扩散依靠马斯克这个传播源,如虎添翼。这样的社区共识将Doge价格从0.014美元一路推高至0.8美元。
两个案例表明,EOS拥有出色技术和产品,却无法获得高估值。Doge纯属Meme,没有生态和技术支撑,却能获得高估值。由此可见,技术共识并不等同于价值共识。
达成价值取向共识的过程,就是形成Meme的过程
BTC的技术共识保证了每个账户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权限,且不存在双花问题。技术共识从BTC诞生之初就由其技术白皮书承担宣传责任。而BTC从无价格到有价格,从有人挖矿到真正实现支付,经历了一年半时间。在这段时间里,BTC社区成员不断自我反思的不仅是作为一条链,BTC是否足够安全,更重要的是BTC是否有价值,价值几何。这就是价值共识,而价值共识永远是主观的。奠定BTC价值共识基础的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及对货币中心化的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FUD)。写入创世区块的新闻正是FUD的种子和导火索。如果没有创世区块的转载,这则新闻早已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泰晤士报档案中。
中本聪是注意力的大师。回顾BTC的成功发行,中本聪一直在加密社区中寻求加密大佬的认可。例如,他向戴维展示BTC已经实现了戴维提出的B-cash构想,并获得戴维的线下支持。这种支持为BTC直接树立了社区内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社区关注。2009年1月12日,Hal Finney(芬尼)在中本聪进行比特币转账测试时接收了10个比特币,成为首位比特币转账接收者。此后,中本聪经常将挖到的BTC转给加密社区的朋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区成员的关注。这种行为后来演变成了加密项目独有的获取注意力方式之一:空投!
回溯到第一笔BTC现实交易,Laszlo Hanyecz用10000枚BTC购买了两个披萨。在这次交易中,BTC首次拥有了价格。交易双方都了解BTC,双方对BTC购买力达成共识的前提是认同BTC的价值叙事。认同价值叙事的前提是能够注意到BTC的价值叙事。中本聪将富有深意的新闻标题铭刻在创世区块上,这让每个BTC布道者在讲解BTC历史时都自然而然地传播BTC的价值叙事。这就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价值捕获方式。
币价波动摆脱不了Meme现象
大多数代币本质上就是Meme币。回顾币圈其他代币,许多主流代币(如UNI、ARB、OP)都缺乏清晰的价值捕获支撑。更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难以区分,甚至难以找到有效的价值捕获点。币圈的估值无法用货币理论或金融资产理论完全解释。BTC号称是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但发展至今,又有多少人真正用BTC进行支付呢?大胆地说,BTC就是最大的Meme。币价的本质就是Meme。正是因为Meme属性,让币圈资产拥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质:注意力。它的波动周期也与传统金融大不相同。
即使是效用代币的价值中也包含Meme成分。金融资产的定价归根结底取决于供需。供需源于人的决策变动,决策又受情绪影响,而情绪又受信息左右。行为金融学早已成为投资界的共识。代币所代表的传统金融价值和Meme并不矛盾。Meme可以提升效用代币的估值,也可能削弱效用代币的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币价的本质就是Meme的体现。
短期内,币价可能被某种模式操纵,但长期来看,持有代币的社群规模和持币意愿取决于价值观输出是否成功。就像苹果手机,即使性价比不高,用户仍然买账。只有长期的信仰者和持币者才是代币价值的真正支撑。而这些信仰者和持币者是被文化所吸引的。
共识的达成需要文化传播
代币的技术共识与价值共识通过不同路径形成。技术共识有助于形成价值共识。无论是技术共识还是价值共识,都存在感性部分,都有人用直觉思维偷懒的情况。因此,不同于在电脑间复制冰冷的代码,共识在人际间传播需要有温度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些有温度、在人际间传播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定义的社交内容。
所有Crypto项目方在通过社交媒体、社交内容打造品牌、建立价值共识的认知上都没有分歧。几乎所有我所知的项目方都有各种社交账号以及私域传播的社交空间。从社群运营到小组的mod,项目方都会形成自己的社区梯队。社交账户成为传播源,社区或一串串加密小圈子成为传播渠道。
BTC的技术白皮书是冷静而客观的,而铭刻在创世区块里的新闻却是有温度的。这则新闻体现了中本聪想向BTC关注者传播的价值取向。创世区块随着全节点部署在世界各地,只要BTC还存在,这篇倡导BTC价值取向的文摘就不会停止传播。每次阅读这则文摘,人们都会再次被提醒中心化央行的末日临近。如果我们把BTC视为一种宗教,那么"英国财长纾困"就是该宗教的末日预言。而BTC就是弥勒、弥赛亚,就是末日中的诺亚方舟。
币圈一直最懂文化传播。仅看铭文这一波,各种小图片、各式口号都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以四个字母代表的Meme文化。可惜传播区域仍以Web2社交媒体为主,Meme本身不像BTC那样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很多铭文在传播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成功的铭文一方面占据了铭文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在叙事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比如Sats社区的"1 sats=1 sats"。
综上所述,文化内容是价值取向的载体。这种认知与Meme理论不谋而合。Meme是文化传播中的信息单位。这里的文化泛指思想、观念、习俗、艺术形式等。为了支撑代币价格,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文化和币价的关系。BTC内含的迷因为加密圈开了个好头,可惜后来的许多所谓"迷因"代币往往只追求"迷因"的传播成本,而忽视了"迷因"与代币价值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BTC之后,只有迷因的币名,却没有迷因的叙事。
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
内容上链捕获链上原生注意力是目前非常罕见的一种内容上链策略。其他赛道都没有形成持续的经济循环,大多仍处于实验阶段。
广泛达成价值取向共识,需要捕获注意力
达成价值共识,首先需要信息触达。在现代社会,内容创造成本几乎为零,相比汹涌而来的内容,注意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