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ru Labs:打造新一代链上交易平台近日,一家致力于构建创新链上交易平台的项目Kuru Labs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15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领投,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参与。Kuru Labs的目标是在新兴的高性能区块链上,开发一个融合订单簿架构与自动做市功能的全链交易系统。项目团队希望通过重新设计底层架构,为专业交易者和普通用户提供更为均衡的产品体验。作为一家成立于2024年的初创公司,Kuru Labs由具备高频交易、DeFi协议开发和链上系统优化经验的团队创立。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链上交易的实现方式,而非简单地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良。在技术层面,Kuru选择了一个新兴的兼容以太坊EVM的Layer 1区块链作为部署平台。该区块链采用了并行化架构和流水线调度机制,旨在提升交易处理能力并降低出块延迟。内部测试显示,该链在受控环境下可实现每秒10,000笔交易的处理能力,同时保持一秒出块速度。Kuru的产品设计结合了订单簿和自动做市功能,创造了一个混合系统。在每个交易对的订单簿中引入默认的自动做市算法,即使在缺乏主动流动性提供者的情况下,用户仍能获得基本的报价支持。这种设计不依赖集中式做市商维持市场流动性,也不像传统AMM那样对价格曲线进行统一约束,而是提供了两者之间灵活切换的可能性。在操作方面,Kuru设计了适合链上环境的订单管理机制。限价单的提交和取消采用低成本且可预测的gas费用,使做市商或策略交易者能够进行高频操作而不受高成本限制。同时,团队正在开发一套被动流动性机制,允许普通用户通过策略合约参与流动性支持,无需直接管理挂单。尽管Kuru的技术架构具有创新性,但项目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首先,其所依赖的区块链主网尚未上线,性能和稳定性有待在公开环境中验证。其次,Kuru的产品设计高度依赖链上交易的实时性和可预测性,如果底层链无法如期交付,可能直接影响平台的上线进度和核心功能的实现。从市场角度看,Kuru试图在现有AMM和中心化订单簿之间提供一种新的链上交易选择。这种模式使做市行为更接近传统交易系统,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协议的开放性和可组合性。理想情况下,这种架构不仅能覆盖主流交易对,还能为长尾资产提供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统一的交易基础设施。然而,Kuru还需面对用户迁移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链上交易用户已经习惯了AMM平台的使用方式,要说服他们转向订单簿模型并非易事。尽管Kuru在机制上支持简化流动性参与方式,但实际效果仍需时间检验。总的来说,Kuru Labs代表了链上交易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其能否成功打造出兼具效率和灵活性的新一代交易平台,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链上交易新篇章:Kuru Labs获1150万美元A轮融资
Kuru Labs:打造新一代链上交易平台
近日,一家致力于构建创新链上交易平台的项目Kuru Labs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15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领投,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参与。
Kuru Labs的目标是在新兴的高性能区块链上,开发一个融合订单簿架构与自动做市功能的全链交易系统。项目团队希望通过重新设计底层架构,为专业交易者和普通用户提供更为均衡的产品体验。
作为一家成立于2024年的初创公司,Kuru Labs由具备高频交易、DeFi协议开发和链上系统优化经验的团队创立。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链上交易的实现方式,而非简单地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良。
在技术层面,Kuru选择了一个新兴的兼容以太坊EVM的Layer 1区块链作为部署平台。该区块链采用了并行化架构和流水线调度机制,旨在提升交易处理能力并降低出块延迟。内部测试显示,该链在受控环境下可实现每秒10,000笔交易的处理能力,同时保持一秒出块速度。
Kuru的产品设计结合了订单簿和自动做市功能,创造了一个混合系统。在每个交易对的订单簿中引入默认的自动做市算法,即使在缺乏主动流动性提供者的情况下,用户仍能获得基本的报价支持。这种设计不依赖集中式做市商维持市场流动性,也不像传统AMM那样对价格曲线进行统一约束,而是提供了两者之间灵活切换的可能性。
在操作方面,Kuru设计了适合链上环境的订单管理机制。限价单的提交和取消采用低成本且可预测的gas费用,使做市商或策略交易者能够进行高频操作而不受高成本限制。同时,团队正在开发一套被动流动性机制,允许普通用户通过策略合约参与流动性支持,无需直接管理挂单。
尽管Kuru的技术架构具有创新性,但项目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首先,其所依赖的区块链主网尚未上线,性能和稳定性有待在公开环境中验证。其次,Kuru的产品设计高度依赖链上交易的实时性和可预测性,如果底层链无法如期交付,可能直接影响平台的上线进度和核心功能的实现。
从市场角度看,Kuru试图在现有AMM和中心化订单簿之间提供一种新的链上交易选择。这种模式使做市行为更接近传统交易系统,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协议的开放性和可组合性。理想情况下,这种架构不仅能覆盖主流交易对,还能为长尾资产提供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统一的交易基础设施。
然而,Kuru还需面对用户迁移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链上交易用户已经习惯了AMM平台的使用方式,要说服他们转向订单簿模型并非易事。尽管Kuru在机制上支持简化流动性参与方式,但实际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总的来说,Kuru Labs代表了链上交易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其能否成功打造出兼具效率和灵活性的新一代交易平台,值得业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