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社交的未來:從代幣激勵到原生創新體驗

robot
摘要生成中

探索去中心化社交的未來:代幣激勵與數字經濟生態

在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曾在一篇文章中列舉了去中心化社交網絡面臨的三大挑戰:吸引用戶、處理個人信息和廣告問題。他們認爲,現有科技巨頭的規模優勢使得這些問題難以克服。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不可能"的障礙似乎正在被逐一突破。本文作爲系列探討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利用代幣經濟模型和激勵機制解決去中心化社交的收入問題。

探索Web3社交的未來(三):如何用代幣激勵創造數字經濟生態?

創造"殺手級應用"

Web3社交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能產生一個創新的"殺手級應用",如TikTok或Instagram那樣提供全新的社交體驗。沒有這樣的應用,去中心化社交基礎設施的發展將失去很大意義。

然而,"新社交體驗"幾乎是不可預測的。本文將探討兩種策略:通過Web3功能增強現有社交體驗,以及創建以Web3爲核心的社交社區。

代幣化增強現有社交體驗

向主流社交平台添加Web3功能是一種常見做法,通常以代幣化形式實現,如X-to-Earn項目。

Reddit的Moons計劃是一個有趣的案例。該計劃於2020年5月推出,爲r/CryptoCurrency子論壇用戶提供內容獎勵。Moons是基於Arbitrum Nova的ERC-20代幣,發行量取決於用戶獲得的"聲望"。用戶可通過Moons參與社區治理。

Moons的代幣經濟策略受到社區好評,每月發行量下降2.5%,年通脹率趨近1%。這使得長期內Moons更加稀缺,有望增加其價值。

Reddit作爲主流平台中最去中心化和社區驅動的,其子論壇結構爲Web3機制的嘗試提供了合適環境。除Moons外,Reddit還允許其他子論壇推出自己的ERC-20代幣。

然而,簡單的"發帖賺錢"機制能否長期成功仍存疑問。數據顯示,大多數用戶的Moons收入微不足道,揭示了X-to-Earn模型的根本問題:普通用戶難以獲得可觀收入。

因此,過度強調"賺錢"可能難以持續。相反,應創造用戶願意付費的新穎社交體驗。Base網路上的friend.tech項目就是一個例子,允許用戶買賣影響者的"股票"以獲得額外訪問權限。該項目上線幾天內就產生了大量交易,展示了將代幣化轉化爲新社交體驗的潛力。

探索Web3社交的未來(三):如何用代幣激勵創造數字經濟生態?

構建Web3原生社交社區

另一種方法是從頭構建Web3"殺手級社交應用",從獨特的加密原生社區和文化出發。

Phaver是典型案例,建立在Lens社交圖譜之上,通過與NFT社區和靈魂綁定代幣等技術集成,吸引Web3原生社區。其雙代幣模型包括"信譽"和"積分",允許用戶通過升級獲得獎勵和特權。

Phaver的"信譽度"系統要求用戶連結靈魂綁定代幣和特定NFT,爲區分用戶和機器人提供了有效方法。然而,Phaver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擴大受衆,吸引非Web3用戶。

POAP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項目,源自加密領域的"會議文化"。POAP是代表用戶參加活動的NFT,已與多個知名品牌合作。它作爲社交原語,可能成爲啓動新型社交網絡的方式。

探索Web3社交的未來(三):如何用代幣激勵創造數字經濟生態?

結論

Web3社交的長期成功在於創造新形式的社交體驗,而非簡單復制Web2機制。需要以Web3爲靈感和文化根基的質的新體驗。

同時,爲擴大受衆,必須提供易於理解的使用場景,而非充斥Web3術語。Web3社交需要借鑑傳統社交媒體的分發和抽象技術。

成功的Web3社交平台應具有開放式設計,爲用戶提供"空白畫布"創造自己的使用場景。只有採納這種設計理念,而非專注於金融化和鏈上模仿,Web3社交才能真正構建出新一代"殺手級應用"。

探索Web3社交的未來(三):如何用代幣激勵創造數字經濟生態?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智能合约补漏工vip
· 3小時前
新漏洞还没修好就想造杀手级应用?这不就是Token重入的完美靶标
回復0
熊市种菜人vip
· 3小時前
坐等下一个一夜爆火的社交
回復0
ZkSnarkervip
· 4小時前
好吧,从技术上讲,伙计们在17年时错过了重点……去中心化社交需要零知识魔法,而不是代币噱头。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