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稳定币条例》深度解读:监管框架与行业影响2025年5月,香港完成了《稳定币条例》的立法程序,并宣布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事件在业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这部新《条例》进行详细梳理,探讨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监管框架解读### 1. 监管对象《条例》将监管对象限定为"指明稳定币",即完全参考官方货币或金管局指定计算单位维持稳定价值的法定货币挂钩稳定币。港府选择以支付功能为监管重点,将稳定币限制在"支付工具"的类别。### 2. 受限活动范围 受规管的稳定币活动包括:- 在香港发行指明稳定币- 在香港以外发行锚定港币的指明稳定币 - 金融管理专员指定的其他活动- 积极推广上述活动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对稳定币要约、广告、欺诈行为等的限制。### 3. 牌照申请条件申请稳定币牌照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 财务要求:不少于2,500万港币股本或等值资产- 储备资产管理:资产隔离、全额覆盖、高流动性 - 建立赎回机制- 管理层资质要求- 风险管理与审计制度- 信息披露要求等### 4. 持牌人合规义务获得牌照后,持牌人需履行以下主要义务:- 缴纳年费 - 公开展示牌照编号- 持续符合最低标准- 变更报告义务等### 5. 监管权限金融管理专员拥有广泛的监管权限,包括审批发牌、日常监管、调查取证等。## 二、《条例》的意义1. 政策层面:确立了香港在数字货币时代的"数字铸币权"2. Web3世界:为稳定币提供了合规化、规模化发展的机会3. 人民币稳定币:为未来探索提供了政策参考 ## 三、结语《条例》的落地标志着香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这不仅是本地金融政策的革新,更为整个Web3生态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香港给出了让稳定币合法化、系统化、产业化的清晰路线图,值得业界密切关注。
香港稳定币监管新规解读:牌照、合规与行业影响
香港《稳定币条例》深度解读:监管框架与行业影响
2025年5月,香港完成了《稳定币条例》的立法程序,并宣布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事件在业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这部新《条例》进行详细梳理,探讨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监管框架解读
1. 监管对象
《条例》将监管对象限定为"指明稳定币",即完全参考官方货币或金管局指定计算单位维持稳定价值的法定货币挂钩稳定币。港府选择以支付功能为监管重点,将稳定币限制在"支付工具"的类别。
2. 受限活动范围
受规管的稳定币活动包括:
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对稳定币要约、广告、欺诈行为等的限制。
3. 牌照申请条件
申请稳定币牌照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
4. 持牌人合规义务
获得牌照后,持牌人需履行以下主要义务:
5. 监管权限
金融管理专员拥有广泛的监管权限,包括审批发牌、日常监管、调查取证等。
二、《条例》的意义
政策层面:确立了香港在数字货币时代的"数字铸币权"
Web3世界:为稳定币提供了合规化、规模化发展的机会
人民币稳定币:为未来探索提供了政策参考
三、结语
《条例》的落地标志着香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这不仅是本地金融政策的革新,更为整个Web3生态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香港给出了让稳定币合法化、系统化、产业化的清晰路线图,值得业界密切关注。